开学典礼 | 李涛:让社会工作回到解放人类的应有之义

编者按:2022年9月8日,由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协作者)发起的协作者学堂项目举行2019级第三学年开学典礼暨发展论坛,总结回顾学堂第二学年的成效经验与挑战,来自政府、公益组织、高校、企业、基金会以及打工青年群体等多领域的超过25位嘉宾参与了论坛,对如何更好地支持和培育打工青年参与社会工作建言献策。本文是协作者学堂发起人,协作者学堂公益导师李涛在活动中代表学堂进行工作汇报的发言稿。

李涛,“协作者”(Facilitators)创始人,北京协作者中心主任,高级社会工作师,民政部首批全国社会工作专业领军人才。

欢迎大家在今天这么重大的日子来到协作者。我知道很多公益人这几天都在忙着(99公益日)筹款,这个时间点恰好是最忙碌的时候。刚才看完学堂第二学年的纪录片,由衷地为我们两个学员感到高兴,也感慨时光飞逝,转眼已经两年了。在当下这个时代,据说一个事情如果坚持做两三年以上就叫“长期主义”了。协作者学堂是我们希望做一辈子的事情,那么,是否就叫“地老天荒主义”了。

我们之所以做协作者学堂,是因为我们认为社会工作应该真正回到专业应该有的样子——社会工作的一个根本目标是赋权解放人类。我们看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社会工作的定义有一些略微的差异,但共同的一点是在各国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里,写在第一条的基本都是“服务大众”——服务是社会工作的根本使命之一。国际社工联合会认为,社会工作服务和传统的服务不一样,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目的是促进社会的改变和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凝聚,更重要的是赋权解放人类。


那么怎么赋权解放人类呢?商业时代的很多事情,尽管冠以“服务”的名义,但实际是让服务对象困在各种各样的桎梏当中——工作人员会告诉服务对象“你不行,所以需要我的服务”。所以服务对象被困在医院,被困在学校,被困在社区。但社会工作会告诉服务对象“你行”“你能”“这是属于你的生活,这个世界是你的,你可以和我们一起去寻求改变”,这才是社会工作真正的模样。所以如果要让社会工作成为大众可以掌握的一个武器,可以成为人类解放自己命运的一个专业,就需要让社会工作教育回归到社会工作应有之义当中去。 


我想任何一个专业,都是经过学习和训练可以被人所掌握的一个科学,只是大家掌握的深浅程度不一。但作为社会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样一个来自于大众,来自于社会的专业,通过我们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还原回生活化的语言,被需要专业的人所掌握,这才是应有之义。当然我们知道社会工作在实践基础上还要发展它的理论,要发展它的研究,但是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建立在根本的基础上——让大众掌握它,让大家可以学习它,可以感知它,而不是永远都在问社会工作是什么——有的时候连社会工作者都讲不清楚社会工作是什么。我们的学员艳艳和冬英在上第一门课社会工作概论的时候,她们其中一个实践任务就是到社区、到广场上去,和很多的流动儿童及家长用他们的语言讲明白社会工作是什么,这是我们办学堂的一个根本目的。 


我们知道社会工作专业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为了应对工业化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发展出来的一个专业。我们知道当今社会很大的一个挑战是在全球化、城市化的背景之下人口的流动,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未来也是这样。现在在中国,每4个人当中就有1个流动人口。我们知道社会工作正是为了人类在流动变迁的过程当中,从原有的社区到一个陌生的社区,重新建构起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来更好地适应和发展而逐步建构起来的专业,这是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时代背景。 


但是随着中国社会人口流动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投入进来。我想大家都能够感觉到,过去我们说的是农民工的概念——我记得最早在做农民工服务的时候,那个时候每天大概会有300多个农民工因为工作而死亡。现在这个数据在下降,我们看到社会保障在发展和逐渐加强。但我们也看到,因为流动而带来的冲击,正在从农民工扩散到每个人身上去,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很多人都能够感受的到,如果我们想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就需要有大量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投入进来,才可能回应流动带来的问题。 


恰恰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尽管我们每年将近400多所高校培养4万多个社会工作学生,但调查显示,愿意投入到一线当中来做服务的比例是很低的。我们知道社会组织是最容易把社会工作专业输送给最有需要的人群身上的一个服务载体,尤其是扎根在社区的草根组织。但是有一个调查显示,不到3%的毕业生愿意到社会组织去做服务。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我记得当年我问过很多的社会工作学生,他们都很痛苦,他们觉得社会工作养活不了自己,他们希望未来到企业、到政府工作几年,然后再回到这个专业当中来。当然现在我想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工作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尊重,得到政府的重视,但即使这个样子,其实依然不太乐观。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知道社会工作人才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反映了国家社会专业服务水平。像医生一样,医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会反映国家的医疗水平。那么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话,社会工作人才占比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基本上在千分之二左右。那么我们国家现在的比例是万分之五点二二,我们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一个差距。 


再一个方面,有一些打工青年特别渴望投身到公益当中来,他们身处流动变迁之中,深知其中的痛苦与挑战,他们接受了社会工作的帮助,他们不是为别人付出,而是为自己付出,但他们没有机会学习社会工作专业,包括我们社会组织的培训,很少有专门把我们的服务对象培养成专业的公益人的,甚至很多组织连这个想法都没有,觉得能够让他们做志愿者就很不错了。但社会工作三大信念之一就是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相信他们有参与的权利和能力,那么这个“相信”到底体现在哪里,也是值得思考的。

北京协作者 创建
LXEBfHIat_ub